艾灸养生祛病的原理
临床研究证实,艾灸疗法可以治寒、热、虚,并取得良好的效果。既然同样的方法可治疗不同病症,那么,灸法必然具有适用于治疗这些不同病症的一般的作用机理。 艾灸的一般性治疗效应由两方面构成。 一是艾灸产生的特殊的“药气”所引起的效应。《名医别录》曰:“艾味苦,微温无毒,主灸百病。”《本草从新》又指出:“艾叶苦辛……纯阳之性,能回垂绝之阳……”灸法所采用的艾叶药性偏温,为纯阳之品,加之艾火产生的热力,所以使…
三九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。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,又名自灸、冷灸,也称“药物发泡”或“敷贴发泡”。该法选用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,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,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,通过经络的调节,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。 三九灸疗法源远流长,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(公元 420~589 年间),早在北宋年间,民间就广泛应用,涉及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等各领域。明朝李时珍所著的…
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艾灸治病的方法,是中医时间医学、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。早在清初张璐的《张氏医通》中即有夏日“三伏”中,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的记载。 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,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。具体做法是,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,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,在对应穴位进行艾灸或者进行中药敷贴。 此时,人体腠理疏松,气血畅通,药性易于深达脏腑,三伏…
无论是针、灸、按摩亦或是服用中药,中医在治疗前都要辩证论治。中医的辩证方式有很多,但是阴阳、表里、寒热、虚实这八纲是最基础,也是最容易理解的辩证方法。 八纲症状对照表 阴证:里、虚、寒证都属于阴证,阴证多指里证、虚寒证 阳证:表、实、热证都属于阳证,阳证多指表证、实热证 表证:皮毛、肌肤和浅表的经络属表证,病在肌表,病位浅而病情轻 里证:脏腑、血脉、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证,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寒…
艾灸疗法历史悠久。从古至今,我国历代医家和劳动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,积累了大量利用艾灸治疗疾病的临床经验,使艾灸逐步形成了系统理论。由于灸法成本低廉、操作方便,其适应证又很广,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,既可祛除疾病,又能强身健体,数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。 艾灸疗法具体起源于何时已无证可考,但因其用火,所以可追溯到人类掌握和利用火的旧石器时代。火的使用让人们认识到,用火适当熏烤或烧灼身体的某…
湿寒最大的特点就是凝滞,它会造成气血凝滞不通,以致肌肉、神经、血管等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和痉挛,造成组织缺血缺氧,从而影响阳气与血液的传导、循环和运行。 人体的津液是在气的推动下流淌的,所以若经络不畅,易生痰饮。而痰饮淤积在体内会随着气血的运行流窜到身体各处,就好像被污染的水,在水流的作用下会污染整个流域。俗话说“百病皆有痰作祟”“顽痰生怪症”,痰饮的流动上达头面,下至足部,内到脏腑,外渗皮肤,…
《黄帝内经•素问•调经论》中认为:“寒湿之中人也,皮肤不收,肌肉坚紧,荣血泣,卫气去,故曰虚。”虚证是因为体内有寒湿,而且中医认为虚证的本质就是衰老。所以,很多女性的更年期提前就是由于寒湿在体内作祟。湿为阴邪,遏伤阳气,阻碍气机。换句话说,阳虚的原因是体内湿邪当道。 我们都知道,夏季人们感冒很大一部分是“热伤风”,对此有人可能不太理解。冬天气温低,受寒湿侵犯感冒很容易理解,可夏天那么热怎么还会感冒…